今天是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打印 中国天气首页 生活 旅游 繁體中文
中国天气网 >广东 > 气象日专题 > 广东灾害

寒害,不只是一个“冷”字

【字体:   2010-03-16 16:39:40   来源: 广东省气象局  

冬季,来自北方的强冷空气,翻越南岭侵入南粤大地,带来霜冻、冰雪、大风等天气,造成热带、亚热带作物、反季节瓜菜以及养殖业等的严重损失。此外,春季低温阴雨和倒春寒、秋季寒露风和霜降风等对农作物也可造成很大损失。这些由气温降低造成的农业气象灾害称为寒害。

【寒潮、强冷空气】

天气预报里报告寒潮来袭,我们就知道要降温啦,那么到底是冷到什么程度才能称为寒潮呢?根据广东省气象局的定义,受北方冷空气侵袭,致使当地日平均气温在24小时内急剧降温8℃或以上(或48小时内降温10℃或以上),同时过程最低气温≤5℃,定义为一次寒潮过程。寒潮天气带来的灾害主要是大风和冻害,冻害给各种作物、经济价值较高的热带作物和水果以及养殖业等造成较大的损失。

【事件回放】

1954年12月下旬至1955年1月中旬,有三次全省性寒潮入侵,各地出现长时间低温冰冻天气和60年一遇的奇寒。1月12日梅县极端最低气温达-7.3℃。全省冬种作物20万公顷失收,20万公顷减产,当年水果失收。湛江地区约有80%的橡胶幼树被冻死。

1993年1月,受强寒潮袭击,全省直接经济损失41亿元。

title

1996年2月,广东省受强寒潮袭击,出现长达12天的低温阴雨天气,全省农业经济损失64.86亿元。

title

1999年12月中下旬,全省出现大范围、长时间低温霜冻和冰冻天气过程,始兴和连山极端最低气温达-6℃,广州达0℃。全省受灾农作物面积达到78.3万公顷,农牧业因冻害造成直接经济损失约108.5亿元。

titletitle

2008年1月中旬至2月中旬,广东省出现80年一遇的低温雨雪冰冻过程,北部地区持续35天以上,中南部持续日数在20~35天之间。1月13日至2月17日全省平均气温仅9.2℃,较常年同期偏低4.1℃。全省直接经济损失达166.41亿元,其中交通、电力、农业、养殖业、林业等损失严重,广州火车站滞留旅客曾一度超过50万人。

title寒害人.jpg

【低温阴雨、倒春寒】

广东的低温阴雨天气一般出现在早春(2-3月),当北方冷空气南下入侵,与北上的暖湿空气在我省上空形成对峙的时候,此时会出现长时间的低温并伴有连绵的阴雨,阳光难得一见。而倒春寒指的是,春季气温回升后遇较强冷空气入侵而出现持续低温阴雨天气,前暖后冷,因此称为i“倒春寒“。倒春寒不常出现,但它的出现对农业生产的危害极大。

【事件回放】

1976年2-4月,全省大部分地区出现连续低温阴雨和严重倒春寒天气。全省早稻损失谷种近1.5亿千克,烂秧率超过以往任何一年,生产季节比往年推迟15天以上,晚稻也受到了影响。

1985年2~3月,全省多数地区出现严重低温阴雨和倒春寒天气,全省大部分地区露地秧冷死,春播春插时间推迟10~15天。

1988年2月至4月上旬,全省出现严重低温阴雨和倒春寒天气,西北部的低温阴雨总天数达50~60天。全省死秧烂种占总播种量的21%,其中韶关死秧六成,耕牛死亡达1万多头。

【霜降风、寒露风】

寒露风是指“寒露”节气前后因北方冷空气入侵引起急剧降温、大风的天气现象,实质上是指秋季低温给晚稻抽穗开花带来冷害,广东流传着“禾怕寒露风”的农谚。

霜降风是指在霜降节气前后的一种低温灾害。它的出现,对正处于灌浆结实时期的晚稻危害较大,会影响晚稻的光合作用,使稻茎叶发生早衰而导致减产,甚至失收。在农业气象上,称之为“霜降风”过程。

霜降风和寒露风相似,产生这种天气的环流背景主要是入秋时期冷空气的南侵活动,或在热带气旋活动与冷空气遭遇时伴现。

【事件回放】

1978年10月27日至11月7日,广东省共有79个县(市)出现霜降风过程,加上前期寒露风影响,晚稻因灌浆不足而严重减产,全省晚稻比上年减产12.5亿千克,为突出的歉收年份。

1988年,受寒露风和霜降风天气影响,全省晚稻每公顷比上年减产390千克,总减产3.54亿千克。

编辑: 中国天气网广东站
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天气网”。
收藏此页】 【打印

相关新闻

    气象服务

    天气短信

    定时定点的“贴身小秘书”。发送短信11到10620121,即可开通服务,2元/月。

    天气微信

    提供用户所在位置的精细化天气实况、预警、预报,可查询全国各地天气。

    气象微博

    提供最新天气预报预警信息、气象科普知识,跟踪发布灾害天气最新动态。

    12121电话

    提供天气预报预警信息和气象科普信息,提供“巨灾报平安”服务功能。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帮助- 人员招聘- 客服中心- 版权声明- 网站律师- 网站地图- 商务合作- 广告服务- 手机版

    客服邮箱:service@weather.com.cn 广告服务:010-58991910
    Copyright©中国气象局公共气象服务中心 All Rights Reserved (2008-2024)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制作维护:中国气象局公共气象服务中心、广东省气象局
    郑重声明:中国天气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京ICP证010385-2号 京公网安备11041400134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2-200500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