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打印 中国天气首页 生活 旅游 繁體中文
中国天气网 >广东 > 气象日专题 > 2016

应对气候变化是人类的主动选择

【字体:   2016-03-07 14:48:57   来源: 中国气象报  

本期嘉宾: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战略研究和国际合作中心主任李俊峰

采访人:中国气象报记者 赵晓妮

“森林里分出两条路,可惜我不能同时去涉足。我在那路口久久伫立,向着一条路极目望去,直到它消失在丛林深处。但我却选了另外一条路,它荒草萋萋,十分幽静,显得更诱人,更美丽。”——当我们面临艰难而重大的抉择时,很多人喜欢引用美国诗人佛罗斯特多年前所作的《林中路》的诗句。

站在气候变化的岔路口,李俊峰承认:“应对气候变化问题本身就很复杂,是人类为自己的未来选择发展路径。”

选择一条负责任的路径需要更久时间来检验

从1990年的第一次全球气候变化科学大会开始,各国就应对气候变化问题进行了旷日持久的谈判,先后形成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京都议定书》等文件。但这些文件长期以来没有得到很好的落实。从1995年第一次《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缔约方大会算起,历时20年,召开过21次缔约方大会。这是一场名副其实的马拉松谈判。

“这么漫长的马拉松谈判是有价值的,不是浪费时间。”李俊峰认为,这是把科学家的判断变成政治家的决策,进而再变成全球共同行动的过程,需要花时间不断地凝聚共识。

2015年12月12日,195个《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缔约方代表在法国巴黎达成了历史性协议《巴黎气候协定》,确定全球平均气温较工业化前水平升高幅度控制在2℃之内的目标,并提出为把升温控制在1.5℃之内而努力。

李俊峰赞成法国总统奥朗德所说,《巴黎气候协定》“开启了人类历史上一个新纪元,或者开辟了一个新时代”。他认为,该协定最关键的是三句话:一是本世纪末把全球的温度升高控制在2℃以内,并为控制在1.5℃以内而努力;二是努力推动全球的温室气体排放达峰;三是本世纪下半叶实现人类排放的二氧化碳与大自然的吸收相平衡。“实现这三点,就要改变人类的发展模式,实现增长方式的低碳转型、能源系统的低碳转型和消费模式的低碳转型,它是改变人类发展方式的一种开端。”

当然,应对气候变化工作包括《巴黎气候协定》仍有需要进一步完善的方面。除了把升温控制在1.5℃之内的难度较高而让人忧虑外,李俊峰认为,还应当注意应对气候变化的道德伦理问题,即“我们现在为后代要规划一条发展道路,是否符合人类的伦理学”。

“该协定要求碳平衡或者碳中和,我们现在能烧煤或使用化石能源,但是30年或50年甚至更久之后,我们的后代就不能用化石能源了。这样的规定是正确的吗?我们为后代选择了一条发展道路。”李俊峰以能源举例,能源基础设施一般需要30年或50年打基础,“只要这个基础形成了,后代想改也很困难。”做这样的选择从伦理学的角度和发展的路径选择来说,可能存在一定风险。

在李俊峰看来,如果要评价应对气候变化工作的功过是非,可能需要更久的时间,结合人类社会的发展,由子孙后代来检验,“由他们来评论我们,就像我们评论前人的贡献是一样的”。

应对气候变化不是别人要我们做,而是我们自己要做

“有人说中国为达成《巴黎气候协定》作出了很大的让步,其实没有这个问题。”李俊峰告诉记者,“达成应对气候变化协定,是中国依据自己的国情和发展阶段做出的行动,对自身有好处,对全球也有贡献,这种可持续发展对每个国家都是有好处的。”

在他看来,应对气候变化并非“倒逼机制”发挥作用,“倒逼是逼着你干一件你不耐烦、不想干的事情,这种说法反映了一种逆反心理,会陷入一种阴谋论。”他认为应对气候变化“不是别人要我们做,而是我们自己要做,做这件事情对我们是有好处的”。

他以增长方式转型和能源系统转型为例解释说,如果增长方式不转型,仍然坚持过去的高资源投入、高能源消耗的方式,仅仅能源增加一项就有可能使得我们的发展变得不可持续。如果能源不转型,煤炭消耗量长期维持在40亿吨以上,我国的空气质量将无法得到改善;如果我国真正实现绿色和创新发展,到2030年至少可以少用10亿吨到20亿吨煤,我们的煤炭占比每年减一个百分点,空气质量改善的压力就会小一些。

实际上,中国很多地方已经在尝试转型发展。杭州与宁波的迥异发展之路就让李俊峰印象深刻。十多年前,杭州市曾徘徊在是否发展重化工的岔路口,最终放弃了这条路子,坚持发展转型走上创新之路,发展高科技、动漫、舒适型旅游等产业,出现了一批像阿里巴巴、万向和吉利这样的企业,也涌现了一批勇于创新的企业家。而与之相距不远的宁波市则选择了走重化工的道路。十多年里,宁波竞争力一度超过杭州,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杭州的发展优势逐渐显现出来。“这就是发展转型的魅力。”李俊峰谈起两座城市的发展时说,“发展转型走对了路子,对自身是有好处的,尽管有些抉择或许会经历一段痛苦期。”

“淘汰落后产能,控制污染不是壮士断腕,也不是刮骨疗毒,而是搬家。把旧家具给扔了,才像个新家,把冰箱里存的剩饭、僵尸肉扔了,才能吃上可口的饭菜,道理就是这么简单。”他说。

  来源:《中国气象报》2016年2月15日三版

编辑: 广东.庞子琴
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天气网”。
收藏此页】 【打印

相关新闻

    气象服务

    天气短信

    定时定点的“贴身小秘书”。发送短信11到10620121,即可开通服务,2元/月。

    天气微信

    提供用户所在位置的精细化天气实况、预警、预报,可查询全国各地天气。

    气象微博

    提供最新天气预报预警信息、气象科普知识,跟踪发布灾害天气最新动态。

    12121电话

    提供天气预报预警信息和气象科普信息,提供“巨灾报平安”服务功能。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帮助- 人员招聘- 客服中心- 版权声明- 网站律师- 网站地图- 商务合作- 广告服务- 手机版

    客服邮箱:service@weather.com.cn 广告服务:010-58991910
    Copyright©中国气象局公共气象服务中心 All Rights Reserved (2008-2024)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制作维护:中国气象局公共气象服务中心、广东省气象局
    郑重声明:中国天气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京ICP证010385-2号 京公网安备11041400134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2-200500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