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打印 中国天气首页 生活 旅游 繁體中文
中国天气网 >广东 > 气象日专题 > 2015

全球变暖、气候变化?不如说是“气候破坏”

【字体:   2015-03-18 11:20:31   来源: 福布斯中文网  

气候破坏-1.jpg

人们已经学会了如何应对变化,只要抱着“其实改变也没有那么糟”的想法就行。然而,气候变化可是百害而无一益。据美国阿贡国家气候实验室的一位气候科学家说,是时候用一个新词来替代“气候变化”(“全球变暖”的委婉说法)了,那就是“气候破坏”。

“积极的心态真的是应对变化的一个良方。”周二晚上研究气象学家道格·塞斯特孙(Sisterson)在的芝加哥大学留学生之家面对200名观众说道。“我们已经知道自己想要拥有乐观积极的心态,而方法就是相信‘不是所有变化都是坏的’。那来说说气候变化吧,这可绝对没什么好。因此,以积极的心态来看待气候变化可能是错的。”

“也许我们应该开始谈论‘气候破坏’,因为我将谈到的事物貌似破坏性极大。因此要概括这些极端天气是怎么回事,更好的方法可能是把它视为一种气候破坏。也许这个词能更准确地反映我们即将开始的一段旅程。”

塞斯特孙不是第一个提议采用“气候破坏”这种说法的人,美国总统奥巴马的科技高级顾问约翰·霍尔德伦(John Holdren)在2007年、2010年以及去年都有过这一提议。

“我一直认为,说‘全球变暖’有点不恰当,”霍尔德伦在去年于华盛顿特区召开的年度美国科学振兴协会(AAAS)科技政策讨论会上说道,“因为它暗示:这一现象是全球各地普遍存在的,只是气温问题,而且变化过程是缓慢渐进的。”

周二晚上,塞斯特孙表示,在地球平均气温升高的影响还可能包括冷天气温更低的情况下,很难向人们解释全球变暖是怎么回事。

“我们一直在谈论全球变暖,但正如你在全球各地所见,温室气体的排放增加导致地球平均气温越来越高,但这其实不是问题的全部。因为这个问题非常复杂。其实,就全球变暖而言,气温可能不是我们将必须担心的最大问题。”他说道。

“我们预计会看到一些剧烈变化和海平面上升,比起气温来,这些对人类、我们的动物朋友以及生物多样性产生的影响将会更大。事实上,我们确定无疑,极端天气将会增多。也许你现在已经有所察觉。”

“气候破坏”更接近在人类对气候影响的早期研究中气候科学家们最初采用的一个表达——“不经意的气候改造,只是后者可能略微好听些。但几乎没有迹象表明,霍尔德伦和赛斯特孙更近的努力产生了多大影响,即便对他们所代表组织来说也是如此。

用谷歌搜索检索阿贡实验室网站(anl.org),会发现“气候破坏”只提到过6次,而“气候变化”则提到过1,930次。在全球范围内,谷歌发现“气候破坏”提到了23.6万次,而“气候变化”则多达1.07亿次。

据谷歌趋势(Google Trends)显示,“气候变化”近来赶上了“全球变暖”,在全球检索中成为了首选词。美国宇航局(NASA)和其他公共机构可能也有助于这一趋势的扭转,他们在正式报告中更喜欢使用“气候变化”一词。

赛斯特孙已与5,000名气候科学家一起工作,他们使用了他掌管的美国能源部大气辐射测量(ARM)气候研究设施。他还有点像气候科学的布道者:做过TEDx演讲,拍过视频,还与分子科学家赛斯·B.达林(Seth B. Darling)合著过《如果在气候变化面前摆正心态》(How to Change Minds About Our Changing Climate)——他说该书提供了科学证据,揭穿了否认气候变化的人提出的15种最常见论调。

“有许多宣传方法让你为这一问题感到担忧。”周二晚上,赛斯特孙在一场活动中说道,该活动是阿贡实验室公共讲座系列Argonne OutLoud的一部分。

“我们曾游说过国会,也曾游说过说客。现在科学家们会说所能做的最有效果的就是游说公众——游说你。如果我们能弄清楚我们现在从事的科学研究,我们就告知你基于科学的一些证据,你是我们最好的宣传者和倡导者。”

编辑: 广东.黄俊生
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天气网”。
收藏此页】 【打印

相关新闻

    气象服务

    天气短信

    定时定点的“贴身小秘书”。发送短信11到10620121,即可开通服务,2元/月。

    天气微信

    提供用户所在位置的精细化天气实况、预警、预报,可查询全国各地天气。

    气象微博

    提供最新天气预报预警信息、气象科普知识,跟踪发布灾害天气最新动态。

    12121电话

    提供天气预报预警信息和气象科普信息,提供“巨灾报平安”服务功能。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帮助- 人员招聘- 客服中心- 版权声明- 网站律师- 网站地图- 商务合作- 广告服务- 手机版

    客服邮箱:service@weather.com.cn 广告服务:010-58991910
    Copyright©中国气象局公共气象服务中心 All Rights Reserved (2008-2024)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制作维护:中国气象局公共气象服务中心、广东省气象局
    郑重声明:中国天气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京ICP证010385-2号 京公网安备11041400134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2-20050053